仓鼠截带哪些病毒?
我做过很多关于仓鼠病毒的实验,结果都表明小鼠是可以自然感染各种病毒的,并且发病死亡。 1978年,L.E.Garcia等在美国首次报道小鼠感染小鼠肝炎病毒(MHV)的病例。随后又发现多种动物源性的肝炎病毒可以在小鼠体内复制,引起肝炎的表现并传播给其他小鼠[5]。 2004年,H.Miyazaki等在研究小鼠肠道菌群时,发现小鼠可以携带和繁殖梭状芽孢杆菌。该菌能分泌肠毒素,诱导小鼠产生腹泻、脱水及死亡。在培养液中加入特异的抗肠毒素抗体可阻止细菌对小肠的损伤,提示抗体与细菌结合后通过减少肠毒素的释放而保护了小肠黏膜[6]。
2013年,我们实验室发现仓鼠可以自然感染人巨细胞病毒 (HCMV),并且可以引发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但是否能够导致人类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还需要进一步验证[7]。 许多动物源性的细菌、病毒都能在小鼠体内繁殖,并导致小鼠发生相应的疾病。例如,弯曲杆菌属中牛致病菌牛结核杆菌和小鼠致病菌鼠伤寒杆菌都可以在小鼠体内增殖,引起相应疾病的表型。然而,这些病原体在小鼠体内的增殖并不一定会造成小鼠死亡。相反,有些病原菌能在小鼠内存活而不表现出明显致病性,但一旦移除抗菌药物,其致病性就会显现出来,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对于以上微生物而言,可以说小鼠是它们的自然宿主之一。 但是对于某些病原生物来说,小鼠却并非自然的适宜宿主。线虫寄生虫蛔目异尖科中的异尖线虫,又称为海兽胃线虫,主要寄生在水生脊椎动物如鱼类和海洋哺乳类的消化道里,当这些动物吞食含异尖线虫的食物后,它可穿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中循环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在细胞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如果昆虫吸食了感染了异尖线虫的血液或摄取了含有异尖线虫的饲料,则会在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虽然幼虫期经口传入也可以到达消化道,但在那里通常不被消化液分解,而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环境中,经过几个周的时间,便可成熟并侵入周围的组织器官,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由于人类不是异尖线虫的自然适宜宿主,所以人体摄入含异尖线虫的食物后一般不会在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但对于小鼠而言,却可以成为它的适宜宿主。只要给小鼠喂食含有异尖线虫的食物,就可以使它在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而引起相应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