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会有分离焦虑症吗?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又称离别焦虑,是狗对陌生人或熟悉的人离开自己活动范围而产生不安甚至恐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种情绪在狗和主人长期相处之后会产生并不断加深。
当人们外出或者长时间把狗单独留在家的时候,狗会表现出极度焦虑、嚎叫、随地大小便等异常行为;此外还可能有攻击性增强的行为表现,如追逐陌生人和车辆,咬人或咬物品等。 虽然分离焦虑是狗的一种心理障碍,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直接证明分离焦虑产生的机制及生理生化变化过程。但分离焦虑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通常被认为与社交学习有关。一些研究表明,幼龄犬接触了其他犬的离群行为后就会形成自己的离群行为模式[1]-[2]。成年以后的狗,尤其是那些长期被关在家里缺乏社交机会的犬,如果突然遇到陌生人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惊恐和不安,而且这些狗很容易将这样的恐惧和不安转嫁到主人身上而使主人感觉不适 [3]。可见,幼龄时期的社交经验是导致成年后产生分离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目前缺乏对分离焦虑的直接研究,我们只能从相关研究中来了解导致分离焦虑的一些因素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例如,有些研究者认为,人类作为狗的社会中心,在长期的饲养中会对狗的社交产生影响从而使其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4]。有研究发现在某些社交环境中,狗更容易接受陌生的个体而不是同类[5]。因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测,狗的分离焦虑症状也可能与狗对人类的社会认知不同所造成的,即狗可能更倾向于把人类看做同类而非社会核心。 在幼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很多行为都能对狗日后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对于一只处于哺乳期的狗来说,母狗的照顾对其将来的社会化至关重要,而在母狗哺乳期给仔犬提供替代母乳的人工奶或其他食物可能会影响仔犬未来的社交方式[6][7]。同时,一些非传统的训练方法也会给狗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而影响其日后的行为表现[8][9]。所以,我们认为,为了减少日后分离焦虑的可能性,必须做好幼犬的早期社会化工作,避免让它们看到令人害怕的场景和接触陌生的人和事物。